仲春之初,万物生长,四野明净。2024年4月9日,华中师范大学生命关怀团队由武汉抵达洪湖新滩,开展洪湖何氏宗亲的历程印记访谈。
受会长何欢委托,名誉会长何明星、主任刘红艳带领团队成员,与何光佑、何耀祥、何耀进、何作文及爱人汪殿平、何作客、何善洪、何善雄等何氏宗亲共话家族的百年变迁与贯穿始终的传承守望。洪嘉(新滩)何氏分会商协确立,领导人员拟报审批。
访谈伊始,何耀祥、何耀进就拿出了其传承百年的族谱,其中详细记载了何氏家族的演变与发展。新滩何氏始迁祖——爱杏公,祖籍江西,家族传闻其祖人有九子,七个都迁出了江西,其余两个儿子没有迁出,所以在当地有“九子七出”之说。截止1993年新滩何氏宗亲进行了五次续谱,第五次续谱时本支何氏约有3000人 ,其中新滩区域约800人,主要分布在新滩社区、北洲、新洲、刘家墩和燕窝镇等乡镇。
在翻阅族谱时,何耀祥同我们说:何氏族谱上不仅记载了谁做了好事,谁做了坏事也同样被记录在案。所以何氏族谱不仅仅是一本赓续祖脉的宗谱,更具有惩恶扬善,劝诫后人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意义。
何耀进告诉我们:原始的何氏族谱险遭损坏,保存不易。过去何氏族谱每一个支系都有,但由于当时时局动荡,很多都丢失或损毁了。但是我母亲马连春非常珍视这份族谱,并坚持要完好的保存下来,每年夏季将其拿出来晾晒,以防受潮损坏。其中有两次差点损毁,一次是1954年家乡发大水,更严重的一次是1960年的夏天,家中因隔壁邻居起火而受牵连,紧急时刻我母亲把我救出后,不顾燎原火势冒着生命危险抢出了族谱,所以至今本支何氏族谱完整保存下来的仅有一份,使得何氏家族能够溯其渊源,寻找到共同的精神归依。
1993年第五次续谱时也是困难重重,一波三折。当时何氏一族的有志之士何起俊、何光长、何作客等何氏宗亲主持续谱工作,为此寻访到当时在武汉教书的何起彦,这个人有文化,就请他将原来族谱上的古汉语、生僻字翻译成白话文、简体字。之后他们连同族人出资3000多元,将翻译好的谱送到牌洲何氏宗亲何作梁的印刷厂进行印刷,结果印刷后字体不清,必须重新印刷。当时在嘉鱼的何氏宗亲何光馨听闻此事后,拍着胸脯保证:原稿可以拿到嘉鱼印刷厂印刷。于是手稿又辗转到了嘉鱼印刷厂,谁知正准备印刷时碰上了“扫黄打非”的人,吓得印刷工人把手稿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娄,没有印刷了。尽管时期特殊,但是续谱不能不完成,于是他们又安排人去嘉鱼印刷厂的垃圾篓里硬是把原稿找了回来,小心翼翼的复原,因为原稿已经被揉搓的不成样子了,只能重新抄写,最后何耀祥受父命将原稿拿到了燕窝,在燕窝中学的印刷厂最终印刷成功。第五次续谱,辗转几地,数次印刷,最后才完成了,不可谓不艰难险阻。
访谈中,年轻一辈的何善雄也回忆了年少时与族谱的不解之缘。1991年初中刚毕业的那个暑假,他被爷爷何耀先安排到牌洲镇去誊抄族谱,厚厚的一本族谱抄了一个多月才最终完成,初时不知其中深意,只觉得那个夏季闷热异常,不能尽情玩耍,但又不敢违抗爷爷的命令。直到后来,他才慢慢领悟到了厚重的家族文化底蕴,并深以为自豪。
不知不觉,访谈进入尾声,我们了解到如今新滩何氏宗亲的族人们在行政、教育、农业等不同领域做出了自己的奉献,年轻后辈中大学本科生比比皆是,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,族谱上不断被添上新的故事、新的人物,使正能量源远流长。
文稿:尤国艳 郑承芳
摄影:韩子竹
编辑:胡 娟
审核:刘曙甲